我是怎麼喜歡上數學的(上)| 經驗分享

今天來分享一下我的學習經歷,聊聊以前不喜歡數學的我是怎麼對數學產生興趣的。

雖然我念數學系,但其實在國中、國小時,對數學真的沒有任何興趣,甚至有一些討厭。小學時被家人要求背九九乘法,但是我天生就討厭背書,一直到現在都是,所以連帶著很討厭數學。還有以前連簡單的加加減減也不擅長,常常被說長大怎麼算錢,連算錢都不會,所以對數學一直都沒什麼好感。

不過一直到高一,遇到了一個很厲害的老師,是她真正啟發我對數學的興趣,所以特別寫下來和大家分享。

高一時帶我們班數學的老師,上課非常酷,是我遇過最厲害的老師,甚至超過在補習班遇到的任何老師。她不會像其他老師一樣先講觀念,再講例題的標準SOP流程,她反而是倒過來教。

你會問,反過來怎麼教?如果先講例題,沒有觀念怎麼知道怎麼解?
       
 這就有趣了,首先她會把一個觀念的題目抄寫在黑板上,接著給大家五到十分鐘的時間解題,我們可以用以前學過的技巧,或補習班『偷學』的技巧來解題,如果完全沒頭緒你也可以和旁邊的同學討論。

你可能會說這樣不就是個懶老師嗎?同學討論完都會了,她豈不是不用教,輕輕鬆鬆坐著領錢?

等等,我還沒講完,如果真的是這樣,我就丟黑特就好了,何必特地在這寫一篇文章,就是因為我切身體會到這個教學方法的神奇之處,我才會拿上來跟大家分享。

我發現和同學討論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,就是同學使用的方法,或是用他的話來解釋,幾乎都很容易理解,也許是因為當一個同學能夠明白這個題目或這些公式的運作方式、邏輯時,通過他的消化吸收後,能夠轉化成同年紀中比較好理解的語言做解釋

簡單來說就是老師和我們有代溝,所以有時候講解的內容我們並不能完全聽明白,或是老師可能無法確切掌握我們在邏輯中的哪個環節卡住了,這時候同等級的同學就是很好的老師,因為他有很高的機率會卡在同一個地方,所以當他克服了,他知道為什麼會卡住,因此他知道怎麼轉,怎麼去解。

(而且問同學問題,比較不會緊張,因為我從小就不太敢問老師問題...)

然後我們老師並不會特別叫誰上台解題,可能這樣會嚇到一些數學底子不好,或是對自己沒有自信的同學。她讓所有解出題目的同學自願性地帶著自己的答案,和計算過程上台給她看,答對了就會鼓勵和稱讚,答錯了不會斥責或冷漠,她會給提示或說哪裡錯了,同學們在她面前都不害怕錯誤(基本上啦,可能還是有一些超級內向的同學不太敢上台),而被點出哪裡錯時,會像恍然大悟一般,「喔!對啦!我怎麼沒想到!」

如果一個同學答對,就在黑板累積一分,當累積到一定的分數,就請吃東西,所以有了上台的誘因,而且是全班性的,所以還兼具凝聚班級向心力的功能,全班會為了早點達到分數,而積極參與討論、上台。

最後老師除了講解這題用到什麼新觀念、新公式之外,還會用一些以前學過的方法解題,再把這些舊方法推演到新方法,所以只能掌握舊方法的同學可以很快接受新方法。

而且因為上課都有跟著做題目,回家也比較不會忘記,複習起來也很順。

乍看之下感覺就像是在小學,但這確確實實是發生在我高一的時候,老師也說過這種教學方式頂多用在高一,因為課比較簡單,上了高二,課程變複雜、難度變高,也就不能這樣玩了。

不過在我高二時,數學就不是她教了,但她的教法的確達到效果了,成功地激發了我對於數學的興趣。

所以這樣回憶下來,我會對數學產生興趣,最大的關鍵應該是成就感吧,老師出的例題都是由淺入深,並不會一出來就給大家下馬威,簡單的會了自然就有自信挑戰比較難的題目了,就這樣漸漸地覺得數學也不是這麼難的東西。

至於高二又是什麼學習模式有機會再來和大家分享囉。

x

張貼留言

0 留言